建筑特色
南丰纱厂见证了香港工业的黄金岁月,亦伴随纺织业的式微,最终由南丰集团改建并活化为香港地标式的文创保育项目。通过活化保育,既能结合历史文化,保留纱厂原有的面貌和建筑特色;又能融合现代简约工业风格的设计,建构成独有的休闲活化空间。作为香港的活化建筑,南丰纱厂不但注重活化建筑外貌,更致力将纱厂的整体空间重塑和文化的传承与保育,成为一个让城市和市民共生的活化建筑。访客置身于纱厂中能感受年月流逝的点滴,深入探究和认识纺织业的历史文化与传承保育,为社区塑造独有的文化特色。
标志复修

作为最能识别过去纱厂角色的特征,外墙原有「南丰纺织有限公司」字样于活化过程中经过仔细测量及严谨修复,以继续能原位保留,承先启后开展更多可能性。

作为最能识别过去纱厂角色的特征,外墙原有「南丰纺织有限公司」字样于活化过程中经过仔细测量及严谨修复,以继续能原位保留,承先启后开展更多可能性。

作为最能识别过去纱厂角色的特征,外墙原有「南丰纺织有限公司」字样于活化过程中经过仔细测量及严谨修复,以继续能原位保留,承先启后开展更多可能性。
关闭
太平桶

火灾可说是纱厂安全及正常运作的最大威胁,在未有自动灭火系统的年代,需放置许多「太平桶」来及时扑灭火种。
现在它们都被赋予新用途,成为指示牌的一部分,让这些富有历史印记的旧物,以全新形式延续它们的使命。

火灾可说是纱厂安全及正常运作的最大威胁,在未有自动灭火系统的年代,需放置许多「太平桶」来及时扑灭火种。
现在它们都被赋予新用途,成为指示牌的一部分,让这些富有历史印记的旧物,以全新形式延续它们的使命。
关闭
升级再造长凳

旧厂房内使用多年的实心木门仍然保持坚固,虽然未能完全满足新建筑物的需要而续用,但状况良好的木材可升级再造。
转变成各类家俬用具,除了满足功能上的需要更可减少建筑废料,平衡新旧与环保的考虑。

旧厂房内使用多年的实心木门仍然保持坚固,虽然未能完全满足新建筑物的需要而续用,但状况良好的木材可升级再造。
转变成各类家俬用具,除了满足功能上的需要更可减少建筑废料,平衡新旧与环保的考虑。

旧厂房内使用多年的实心木门仍然保持坚固,虽然未能完全满足新建筑物的需要而续用,但状况良好的木材可升级再造。
转变成各类家俬用具,除了满足功能上的需要更可减少建筑废料,平衡新旧与环保的考虑。

旧厂房内使用多年的实心木门仍然保持坚固,虽然未能完全满足新建筑物的需要而续用,但状况良好的木材可升级再造。
转变成各类家俬用具,除了满足功能上的需要更可减少建筑废料,平衡新旧与环保的考虑。
关闭
白田坝里

从前相对封闭的厂房空间,如何再次融入社区成为设计上的考验。部分旧六厂结构被拆卸,以行人内街接通青山公路及白田坝街
为原本工业区打开通往荃湾社区的大门,亦为南丰纱厂迎接访客做好准备。

从前相对封闭的厂房空间,如何再次融入社区成为设计上的考验。部分旧六厂结构被拆卸,以行人内街接通青山公路及白田坝街
为原本工业区打开通往荃湾社区的大门,亦为南丰纱厂迎接访客做好准备。

从前相对封闭的厂房空间,如何再次融入社区成为设计上的考验。部分旧六厂结构被拆卸,以行人内街接通青山公路及白田坝街
为原本工业区打开通往荃湾社区的大门,亦为南丰纱厂迎接访客做好准备。

从前相对封闭的厂房空间,如何再次融入社区成为设计上的考验。部分旧六厂结构被拆卸,以行人内街接通青山公路及白田坝街
为原本工业区打开通往荃湾社区的大门,亦为南丰纱厂迎接访客做好准备。
关闭
鑿字模板

凿字模板是香港其中一种传统手工艺,南丰纱厂内一些旧有标示,如不准吸烟等字样,都是使用同一方法制造出来的喷漆模板制作。
我们邀请到凿字师傅 — 胡丁强先生,为活化后的南丰纱厂制作主要路标指示字样,重新演绎并承传此种渐渐消失的传统手艺。

凿字模板是香港其中一种传统手工艺,南丰纱厂内一些旧有标示,如不准吸烟等字样,都是使用同一方法制造出来的喷漆模板制作。
我们邀请到凿字师傅 — 胡丁强先生,为活化后的南丰纱厂制作主要路标指示字样,重新演绎并承传此种渐渐消失的传统手艺。

凿字模板是香港其中一种传统手工艺,南丰纱厂内一些旧有标示,如不准吸烟等字样,都是使用同一方法制造出来的喷漆模板制作。
我们邀请到凿字师傅 — 胡丁强先生,为活化后的南丰纱厂制作主要路标指示字样,重新演绎并承传此种渐渐消失的传统手艺。
关闭
厂房楼梯

曾经是昔日纱厂工人上落厂房的主要楼梯通道,原貌被完整保留下来,见证着工人为纱厂作出的贡献。
绿色油漆虽已褪色斑驳,但经历了时间磨练的痕迹,实在地为建筑保留一段能触摸得到的回忆。

曾经是昔日纱厂工人上落厂房的主要楼梯通道,原貌被完整保留下来,见证着工人为纱厂作出的贡献。
绿色油漆虽已褪色斑驳,但经历了时间磨练的痕迹,实在地为建筑保留一段能触摸得到的回忆。
关闭
旧金杯牌大闸窗框

纱厂于营运高峰时期每年能生产多达3,250万磅的纱线,为香港制造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金杯牌」作为南丰纺织其中一个知名品牌,其金杯标志亦镶嵌在四厂大闸上成为装饰。
此大闸代表着南丰继续欢迎莅临纱厂的每位客人,亦肯定了昔日纱厂工人对纺织业的承诺和贡献。

纱厂于营运高峰时期每年能生产多达3,250万磅的纱线,为香港制造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金杯牌」作为南丰纺织其中一个知名品牌,其金杯标志亦镶嵌在四厂大闸上成为装饰。
此大闸代表着南丰继续欢迎莅临纱厂的每位客人,亦肯定了昔日纱厂工人对纺织业的承诺和贡献。
关闭
旧窗框

纱厂活化后所有窗户虽然已经更换,但为了减少对建筑物外观的影响,因此使用了跟以前同样物料及工艺所制造的铁窗,融入南丰纱厂新的建筑设计当中。
而旧有回收的窗框,部分重新装设于入口标示板灯饰上,向大家展现旧工厂的一点一滴,并继续发光发亮。

纱厂活化后所有窗户虽然已经更换,但为了减少对建筑物外观的影响,因此使用了跟以前同样物料及工艺所制造的铁窗,融入南丰纱厂新的建筑设计当中。
而旧有回收的窗框,部分重新装设于入口标示板灯饰上,向大家展现旧工厂的一点一滴,并继续发光发亮。
关闭
五厂铁栅

五厂铁闸曾面朝青山公路伫立数十载,是荃湾区内公认地标之一,勾起不少区内工人日夜奋斗的回忆,亦标志着旧工业双手造物的好匠精神。

五厂铁闸曾面朝青山公路伫立数十载,是荃湾区内公认地标之一,勾起不少区内工人日夜奋斗的回忆,亦标志着旧工业双手造物的好匠精神。

五厂铁闸曾面朝青山公路伫立数十载,是荃湾区内公认地标之一,勾起不少区内工人日夜奋斗的回忆,亦标志着旧工业双手造物的好匠精神。
关闭
纱厂坊

纱厂坊是南丰纱厂的中心地带,原有楼高三层的厂房经打通后,连同新置的玻璃天窗赋予旧厂房新生命,体现「活化」的精神。两旁保存了原貌的支柱,仿如置身过去纱厂埸景,同时亦可展望未来。

纱厂坊是南丰纱厂的中心地带,原有楼高三层的厂房经打通后,连同新置的玻璃天窗赋予旧厂房新生命,体现「活化」的精神。两旁保存了原貌的支柱,仿如置身过去纱厂埸景,同时亦可展望未来。

纱厂坊是南丰纱厂的中心地带,原有楼高三层的厂房经打通后,连同新置的玻璃天窗赋予旧厂房新生命,体现「活化」的精神。两旁保存了原貌的支柱,仿如置身过去纱厂埸景,同时亦可展望未来。

纱厂坊是南丰纱厂的中心地带,原有楼高三层的厂房经打通后,连同新置的玻璃天窗赋予旧厂房新生命,体现「活化」的精神。两旁保存了原貌的支柱,仿如置身过去纱厂埸景,同时亦可展望未来。

纱厂坊是南丰纱厂的中心地带,原有楼高三层的厂房经打通后,连同新置的玻璃天窗赋予旧厂房新生命,体现「活化」的精神。两旁保存了原貌的支柱,仿如置身过去纱厂埸景,同时亦可展望未来。

纱厂坊是南丰纱厂的中心地带,原有楼高三层的厂房经打通后,连同新置的玻璃天窗赋予旧厂房新生命,体现「活化」的精神。两旁保存了原貌的支柱,仿如置身过去纱厂埸景,同时亦可展望未来。

纱厂坊是南丰纱厂的中心地带,原有楼高三层的厂房经打通后,连同新置的玻璃天窗赋予旧厂房新生命,体现「活化」的精神。两旁保存了原貌的支柱,仿如置身过去纱厂埸景,同时亦可展望未来。

纱厂坊是南丰纱厂的中心地带,原有楼高三层的厂房经打通后,连同新置的玻璃天窗赋予旧厂房新生命,体现「活化」的精神。两旁保存了原貌的支柱,仿如置身过去纱厂埸景,同时亦可展望未来。
关闭
玻璃桥

旧四、五及六厂本是三座独立的建筑物,新建的玻璃连接桥重新接通五及六厂
为访客提供更立体的路线游走于南丰纱厂建筑群内,与区内游人有更生动的交流。

旧四、五及六厂本是三座独立的建筑物,新建的玻璃连接桥重新接通五及六厂
为访客提供更立体的路线游走于南丰纱厂建筑群内,与区内游人有更生动的交流。
关闭
柱梁

旧四、五及六厂本是三座独立的建筑物,新建的玻璃连接桥重新接通五及六厂为访客提供更立体的路线游走于南丰纱厂建筑群内,与区内游人有更生动的交流。

旧四、五及六厂本是三座独立的建筑物,新建的玻璃连接桥重新接通五及六厂为访客提供更立体的路线游走于南丰纱厂建筑群内,与区内游人有更生动的交流。
关闭
CHAT 六厂空间

CHAT六厂位于改建前的六厂二楼,占地约三万平方呎楼高达五米,是整个南丰纱厂建筑群楼底最高的空间。
CHAT六厂的直间用作推行一系列的展览、社群参与活动、教育及学习、艺术家驻场计划、保育及传承计划及公共艺术计划。

CHAT六厂位于改建前的六厂二楼,占地约三万平方呎楼高达五米,是整个南丰纱厂建筑群楼底最高的空间。
CHAT六厂的直间用作推行一系列的展览、社群参与活动、教育及学习、艺术家驻场计划、保育及传承计划及公共艺术计划。

CHAT六厂位于改建前的六厂二楼,占地约三万平方呎楼高达五米,是整个南丰纱厂建筑群楼底最高的空间。
CHAT六厂的直间用作推行一系列的展览、社群参与活动、教育及学习、艺术家驻场计划、保育及传承计划及公共艺术计划。

CHAT六厂位于改建前的六厂二楼,占地约三万平方呎楼高达五米,是整个南丰纱厂建筑群楼底最高的空间。
CHAT六厂的直间用作推行一系列的展览、社群参与活动、教育及学习、艺术家驻场计划、保育及传承计划及公共艺术计划。

CHAT六厂位于改建前的六厂二楼,占地约三万平方呎楼高达五米,是整个南丰纱厂建筑群楼底最高的空间。
CHAT六厂的直间用作推行一系列的展览、社群参与活动、教育及学习、艺术家驻场计划、保育及传承计划及公共艺术计划。
关闭
纱厂公园

从前大片的混凝土天台,已活化成为纱厂公园。
仿如座落于工厂区内的绿洲,让访客享受片刻放松休憩的空间。

从前大片的混凝土天台,已活化成为纱厂公园。
仿如座落于工厂区内的绿洲,让访客享受片刻放松休憩的空间。

从前大片的混凝土天台,已活化成为纱厂公园。
仿如座落于工厂区内的绿洲,让访客享受片刻放松休憩的空间。

从前大片的混凝土天台,已活化成为纱厂公园。
仿如座落于工厂区内的绿洲,让访客享受片刻放松休憩的空间。
关闭
连接楼梯

原本分隔的三座旧厂房,已经连接起来,此楼梯正是为了连结前四、五厂楼层间的高低落差而设,让访客可更方便来往各区体验。

原本分隔的三座旧厂房,已经连接起来,此楼梯正是为了连结前四、五厂楼层间的高低落差而设,让访客可更方便来往各区体验。

原本分隔的三座旧厂房,已经连接起来,此楼梯正是为了连结前四、五厂楼层间的高低落差而设,让访客可更方便来往各区体验。

原本分隔的三座旧厂房,已经连接起来,此楼梯正是为了连结前四、五厂楼层间的高低落差而设,让访客可更方便来往各区体验。
关闭
浏览器将会导向其他网站
确定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