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0年6月30日) 南丰集团旗下香港文创地标 ── 南丰纱厂由7月4日起至8月30日,以《慢一天流浪团》为主题,邀请香港不同媒介的艺术家与南丰纱厂好匠合作活动系列,透过艺术创作、展览、工作坊、音乐及绘本等活动来展示纱厂内各种工匠的工艺,希望能让大家能放慢步伐,细致地从不同形式的体验中领略工艺之美。

现代人生活急促,压力教人难以停下来品味生活。而且机械大量生产制造日常用品令我们忘记了曾经充满民间智慧和匠心的巧手工艺。 因此,南丰纱厂以《慢一天流浪团》为主题,联系香港多位艺术家,包括蓝晒艺术家黎嘉玲、「祺袍堂」的靳青青老师、钢琴及作曲家李梓禾(Bowen Li)及本地插画家Charlene Man,分别利用艺术创作、展览、工作坊等与纱厂访客一起放慢脚步,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受慢工的工艺之美,徜徉于生活故事之中。

蓝晒旗袍交织两代匠人的工艺故事
蓝晒艺术家黎嘉玲与靳青青老师两位代表不同年代的本地艺术家因《慢一天流浪团》首次相遇,交流工艺心得,嘉玲更创作并展出独一无二的「蓝晒五幅裁」。蓝晒艺术家嘉玲长期旅居马来西亚并与当地居民交流合作,擅长透过蓝晒这种传统显影法来进行创作从而展现出不同国家传统习俗的精髓。是次展览她特意跟随南丰纱厂内「祺袍堂」的靳青青老师学习制作「五幅裁」,以流行于东南亚的蓝晒艺术制作出传统的五幅裁。

五幅裁是中华文化袍服的雏形,顾名思义,由五幅布剪裁制成。每幅布的阔度为一唐尺,约37厘米,当中以物尽其用为原则,与现今大量生产的随意浪费,产生强烈对比。而蓝晒法是透过日晒的洗礼,让清水慢慢地显影,随著光的角度,曝光时间量,甚至纸张、布等媒介的影响,来逐渐构成蓝白色影像作品,得出独特且富质感的制作。

今次展览希望可以加深大众对中国传统服饰及纺织工艺的了解,而利用相对崭新布艺蓝晒制作启发年轻一代,鼓励以创新方式来承传中国悠久的艺术文化。

走进田野 做一天蓝晒匠人
嘉玲将与本地绿色团体生活馆(Kids Club)合作,于7月11日以大自然为课室,与大家一同到于郊外体验工艺创作,教授传统显影法个中的技巧和染色原理,参加者可以利用田野间的植物在布上进行创作,学习蓝晒工艺。学员之后更可以用自己的蓝晒布匹,参加南丰纱厂内的「五幅裁」工作坊,于7月25日起,一连四个星期六跟随靳青青老师学习制作一套度身订造的「五幅裁」衣裳,亲手以一针一线传承传统工艺精髓。

以旋律谱出匠心故事
本地钢琴及作曲家李梓禾(Bowen Li)擅长以音符说故事,展览同期将以南丰纱厂内三间不同店铺包括概念打包、Shabibi Sheep Workshop及EONIQ的驻场工匠故事为灵感,分别度身创作成三首乐曲,于展期内在纱厂播放。Bowen亦会于7月4日于概念打包店内举行演奏会。

儿童绘本叙述荃湾故事
南丰纱厂与香港保护儿童会共同创作儿童绘本《小绿出走了》,由本地插画家Charlene Man绘画以纱厂及荃湾街道作为背景,讲述一个交通灯绿公仔的社区冒险故事, 发掘每个「街坊」背后都有著自己的故事,当中将捐出1500本给予香港保护儿童会。同时亦选出绘本中的几个别其香港特色的物件,如交通灯、小巴等,以及主角「小绿」制成熨章,玩味十足。 儿童绘本及熨章将于南丰纱厂于Pinkoi的网店(https://hk.pinkoi.com/store/themillshk)发售,儿童绘本售价为每本港币100元;熨章售价为每个港币$45元。

田野间编织生活器物
南丰纱厂与本地编织团体Breakthrough Art Studio及本地绿色团体生活馆 Kids Club 合作举办从工艺到餐桌的工作坊,让大家于郊外体验工艺创作工作坊。Breakthrough Art Studio的天然编织工作坊,将带参加者一起于田野间寻找适合编织的植物探索它们的可塑性,把它塑做为一件独特的织物, 从大自然启发对纺织的创作意念。完成编织后,Kids Club农田到餐桌工作坊,将会带来本地农作物食材,一起制作轻食,体验「从农田到餐桌」的过程,并分享本地耕种经验。

更多高解像图片可于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