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色

04.09.2021(六) 28.11.2021(日)
活動詳情
04.09.2021(六) 28.11.2021(日)

企劃概念

南豐紗廠在【世界之約】下策劃了一系列與種子和土地有關的項目 ── 今年七至八月舉行的「與種籽有約」食農企劃,我們透過人與種籽間之約定,思考大自然和食物之間不時不食的關係;而今次「自然之色」,我們則繼續透過種籽和土地的連結,發掘大自然如何透過顏色與我們溝通,由此建立一個屬於我們和大自然之間獨一無二的故事。

 

今次南豐紗廠邀請了不同的單位參與,當中有農夫,台港染藝家和裝置藝術家。他們從不同層面介入,以他們的專長去創造屬於他們的自然之色。

 

你有沒有試過閉上眼用雙手感受樹葉的狀態,從而聯想葉子的顏色,由初生的翠綠、變成充滿活力的深綠,再逐漸枯乾變黃。每一種顏色都是獨特的存在,靜靜地跟我們說著它的故事。 「自然之色」希望大家能從多角度了解顏色,同時更加留意身邊的植物、慢慢去感受大自然如何透過顏色與我們溝通。

 

此次計劃由南豐紗廠CHAT六廠南豐作坊三個不同單位以不同角度來呈現「自然之色」。

世界之約

「世界之約」計劃以韌性城市的概念出發是南豐集團一個以可持續發展、社區設計及文化藝術為主軸的社區項目。期望透過不同主題的社區項目引起大眾對身邊事物的觀察,並反思如何在急促的社會發展下重拾與大自然之間的約定。

種出一片藍

現時在香港的藍染,染料往往是來自外地。因此,南豐紗廠邀請了本地農業教育團體生活KidsClub於2020年夏天開始,為「自然之色」計劃一同去探索、製作屬於香港「藍」的可能性。同一粒種籽落在不同的土地上,因應氣候、環境、土壤的分別,植物也會發展出屬於那個地方的「獨特性」。這也是我們希望透過今次計劃去找尋的線索。生活KidsClub的農夫團隊為我們把來自印度的木藍種子和已在香港落地留種的木藍種子進行試驗和比較。這一年來一邊觀察,一邊記錄著天氣變化,植物生長狀況,;適時作出對應的調整,以提高植物的產量和質量。最後成功培植出一定產量的木藍,讓我們看到製作屬於香港「藍」的可能性。

製藍的人

要把木藍製成染料,中間不可或缺的是製「藍」的人。我們邀請了台港染藝家「巨人染」為「自然之色」這個計劃製「藍」。 他們堅持要在日出前趁葉上的水份未被太陽蒸發時收割,讓葉子在最佳狀態下用來製藍,同時也能好好發揮農夫這一年來放在植物上的心血。工藝師的堅持,對製作的執著,最後為我們製成屬於香港的「藍」。

用色彩說故事

南豐紗廠邀請了設計師藝術家劉景雯 (UUendy Lau, UU) 以天然染創作今次的裝置藝術,於荃灣區長大的 UU 以自身經歷為靈感,創作了《樹,生日快樂》一個關於女孩和樹的故事。她以故事為藍本進行創作裝置藝術,透過舉辦展覽前工作坊,連結社區中不同社群與大眾,共同探討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植物如何透過色彩與我們溝通。天然染有著久遠的歷史,同時藴含著不同的文化故事,它除了是一種對環境友善的染製方法,由於每個人在製造染料和染布技巧上不盡相同,因而每一個染出來的顏色也是一個獨一無二、專屬於你和植物之間的故事。

UUendy Lau 首次以植物染為創作主題,南豐紗廠邀請了台港染藝家「巨人染」作為她是次創作的天然染導師教授當中的技巧讓她能更準確掌握箇中的知識。UU「巨人染」製成的「藍」,加上黃梔子和茜草根創造出藝術家專屬的顏色。

樹,生日快樂

大自然展現了數之不盡的美麗色彩。也許我們沒有空閒每天細心觀察,但其實大自然孕育的色彩每刻都會隨著周邊環境而產生變化和作出回應,這些環境包括自然界及我們利用混凝土和塑料建造的城市。透過大自然的生命週期進行不同層面的研究,我們開始了解、提問和發掘不同聯繫(由自然、人工或技術形成的)和利益相關者(例如農民、環境保護者、藝術家和文化機構等),從而在我們與大自然關係中,引導更多有意義和批判性的見解。

 

項目以一個人和樹的奇幻故事作開端,把大自然素材 (花、樹葉和樹枝) 擬人化呈現,通過創意研究、工作坊和藝術裝置,探討我們和大自然的互動和關係,鼓勵我們表達對自然環境的感激之情、祝福和保護之心。項目雖以大自然色調為切入點,但當中的實驗並不只是針對視覺上的探究,亦包含了聲音和觸覺的感官應用,最後導向至想法和情感的反思。作品希望透過對大自然顏色的探索和藝術創作,激發我們對自然環境更深、更廣的理解和尊重,從而促進一個更持續的方向讓我們和大自然繼續共同生活。

女孩和樹的故事

樹,生日快樂

 

這是一個關於女孩和樹的故事。

女孩和樹是好朋友。女孩喜歡探望樹,而樹每天也在同一個地方等候她、問候她。他們同一天生日。每年,他們都會待在一起交換願望,樹經常會送她一朵紅花。

 

今年生日,女孩沒有前來與樹見面。樹很失望,他哭了。樹葉和花朵亦簌簌落下。翌日,女孩發現散落一地的樹葉,也感到很難過。女孩希望樹重拾快樂,所以決定為樹製作一份生日禮物。女孩四處漫步、尋找靈感。三個仙子忽然來到女孩面前,他們答應幫助女孩一起準備禮物。

 

花仙子教她製作了一束巨型的花,送上祝福。葉仙子向女孩展示怎樣捕捉樹葉最美的畫面,表達感激之情;樹枝仙子則教女孩編織了一個捕夢裝置,象徵著守護。

 

樹收到禮物後非常感動。樹葉和花再次長出來。女孩向樹承諾,她會不離不棄守護著樹,就如樹一直照顧自己一樣。女孩依靠著樹,兩人快樂地相視而笑。

 

(故事由藝術家劉景雯編寫,靈感來她小時候每天上學途中,都會經過荃灣西樓角路旁的一棵鳳凰木。)

社區工作坊

藝術家劉景雯 (UUendy Lau) 邀請參加者一同創作,探討我們和大自然的互動和關係,並以他們的作品為設計靈感,把其獨特的見解和意念加入創作當中,然後造出一系列共同參與的藝術裝置。工作坊() – 樹葉

參考單位: 心光盲人院暨學校

 

藝術家早前與心光盲人院暨學校合辦了一場工作坊,與一群小三和小四學生對樹葉的形狀、顏色、情感等不同層面作出有趣對話、設計和探索,希望從小朋友角度出發,了解不同人對大自然和樹葉的看法。工作坊透過觸感體驗、聲音、手工藝和討論,帶領同學以另一種方式去體驗大自然和了解其千變萬化的顏色,從而引發更多想像和提問。

工作坊() –

參與單位: 荃灣聖雅各福群會懷愛長者鄰舍中心

 

藝術家在工作坊中,與懷愛長者鄰舍中心的一眾街坊對花的形態、色彩、歷史等不同方向進行分享和創作,希望了解長者和荃灣街坊對周邊自然環境和社區的看法,聆聽不同故事。工作坊透過圖像和手工藝,引導參加者從心出發去感受大自然和其色彩,引發更多共同討論和思考。

UUendy Lau 劉景雯

劉景雯 (UUendy Lau) 是一位設計師藝術家,喜歡以「大自然及動物」作觀察和創作靈感,欣賞主題探討的包融性甚高,滲入和連索不同文化、語言、生活方式和信仰。畢業於倫敦大學金匠學院 (批判性設計碩士) 和香港理工大學設計系(工業及產品),喜歡探索自然世界和人類發明之間的互動和對比,進行不同研究、實驗和藝術製作。作品領域跨越物件設計、插畫和裝置藝術。

花之密語

花之密語

材料:棉布 (用茜草根、黃梔子和木藍自然染色),線

(UUendy Lau, 2021)

 

「這是送給(亦是來自)大自然的禮物,表達了我們的祝福。」花仙子說。

 

我們會送花給身邊的朋友或親人去分享祝福。每一種花都有其特定的含義,這些含義很多時取其品種起源、顏色、外形,甚至個人故事而發展出來(例如鳳凰木花代表年輕,山茶花象徵謙遜)。《花之密語》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將花解碼成不同層次的色調、形態和訊息,裝置透過聚合視覺把重心導向花的中心,邀請大家對花的顏色和形態進行思考和展開創意對話,從而激發我們對大自然有更多正面的反思和聯繫。

 

裝置展示的大地色、紅色、紫色和藍色等大自然色調,是通過自然染色而成,以植物茜草根為主要材料,配合黃梔子和木藍再作混合染色。藝術品的設計和刺繡詞語的創作靈感,取自較早前與荃灣聖雅各福群會懷愛長者鄰舍中心合辦的工作坊中,參加者的作品。

樹葉如畫

樹葉如畫

材料:棉布 (用黃梔子和木藍自然染色),線,夾棉,竹

(UUendy Lau, 2021)

 

「這是送給(亦是來自)大自然的禮物,表達了我們的感激。」樹葉仙子說。

 

在陽光下仰望天空中的樹葉,我們看到不同色調的綠色和影子,樹葉也有黃色和棕色,甚至在秋天到來時可能是紅色。當樹葉從樹上慢慢地落下,就像揮動畫筆為美麗的風景畫添加色彩,令大自然變得富有詩意,充滿讓人創作的靈感。《樹葉如畫》希望將時間停頓,鼓勵我們多關注自身與自然的互動,裝置展示了一組樹葉,其大小、形狀和顏色上的呈現都十分獨特,樹葉懸掛在竹枝上,情景有如從前香港各屋邨街坊的晾衣方式,這種日常景象就像我們每天也會與大自然相遇一樣普遍、實在。

 

裝置展示的黃色、綠色到藍色等大自然色調,是通過自然染色而成,以植物木藍和黃梔子為主要材料;綠色是兩種材料在不同的時間和溶液密度下混合染色的結果。該藝術品的設計和刺繡詞語的創作靈感,是取自較早前與心光盲人院暨學校合辦工作坊中,小三和小四學生參加者的作品。

捕夢網

捕夢網


材料:棉布(用木藍自然染色)、繩、竹、植物、紙

(UUendy Lau, 2021)

 

「這是送給(亦是來自)大自然的禮物,象徵著保護。」樹枝仙子說。

 

樹枝代表力量,也給我們可靠的感覺。她們帶領樹葉和花向著陽光往上爬,吸收更多養分維持健康生長;她們看起來可能很粗糙,卻能用以製作精緻的鳥巢,亦能製作成堅固耐用的家具。樹枝是無私的支持者和保護者。《捕夢網》以傳統版本的捕夢網作為靈感,結合現代工藝、設計和藝術的探索,環繞保護主題進行創作,帶出正面信息。裝置由多個編織作品合成,展示大自然材料和人工創作之間的另一種平衡和合作模式,宣揚保護和關懷的精神,同時鼓勵我們與大自然一起共同成長,孕育出更多未來的想像和創新設計。

 

傳統的捕夢網源自十八世紀印第安人,一般用柳條和繩索手編而成,配上珠子等不同裝飾物,代表著獨特的能量,包括勇氣、真理、愛、謙遜、智慧、尊重和榮譽。它可以被幻想成一條「隧道」,把好的夢境引導給睡眠者,同時將壞的惡夢過濾。不同國家對於編織捕夢網都有著獨特的美學,亦會加入不同顏色來表達各種的情緒 – 黃色可以代表樂觀,橙色代表友善,紅色代表興奮,紫色代表創造,藍色代表信任,綠色代表和平。

 

用來編織樹枝和大自然材料的彩色布條是用植物木藍自然染色而成,裝置中展示的詩句由藝術家寫作。

繪畫可持續的明天

南豐作坊染料污染雖持續已久,但它甚少被注視。然而,許多創新企業正努力研發新的紡織品染色方法,例如透過降低耗水量、污水毒性和對環境的影響,致力繪畫可持續的明天。

 

「自然之色 繪畫可持續的明天」旨在介紹南豐作坊投資組合中三間正扭轉傳統紡織行業的公司,他們的發明將於實驗式體驗店 Techstyle X 展示,同時更會分享他們如何為同一個可持續的目標進發,從而改變整個行業生態。

 

這個九月,我們誠邀您到Techstyle X 深入了解ColorifixHuue Algaeing的新發明,如何運用大自然、發酵糖和實驗室培植藻複製基因,為綠色未來帶來革命性影響。屆時更會有染色技術工作坊,向您介紹源於 12 世紀的天然顏料紡織染色技巧。

 

種學織文

CHAT六廠

我們穿的衣物由布製成,布大多紡或編自纖維,而有些是從植物取材的天然纖維。這是經歷一年多的社群項目「種學織文」的構想——追溯織物製作過程中物料的源頭。

 

「種學織文」的「種子」萌發於2019年夏季項目,來自印度邁索爾的合作夥伴Krac-A-Dawna 有機農場訪港。參與CHAT六廠活動的同時,維維克和朱莉.卡里亞帕與本地農夫及染匠交流他們的營運生態,包括種稙、生產和銷售,尤其是他們最引以自豪的產品:自家種、染、織的藍染棉質衣飾。

 

交流延續至去年夏天,我們收割了加藤泉委託作品上的木藍,加工後便成為我們的第一瓶靛泥。我們與本地農業教育組織生活 KidsClub合作種稙木藍、招募志趣相投的學習者(又稱為「種子隊」)一起進行實驗、與不同藝術家及染匠探索創作者對人與大自然關係的看法。這個夏季,CHAT六廠很榮幸能總結此實驗,並展示兩位合作夥伴郝立仁和彭倩幗以藍染為靈感的藝術探索。「種學織文」並不以出產本地藍染植物為唯一目標,我們更希望串聯不同地方和學科的知識並內化經驗,凝聚一個生態友善的社群。

 

適逢南豐紗廠同期推出以天然染技為題的 「自然之色」, CHAT六廠將會把自家製靛泥調製成藍染缸,並帶來一系列藍染體驗活動。

天然染市集

日期:2021 年10月23日、24日

時間:中午 12時 – 下午 6時

地點:南豐紗廠 一樓中庭

Makie Mori Workshop ( 瑪朱森林 )

張德儀是出生及居於香港的藍染藝術家,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時裝設計,她以原創藍染創作於2017年入選香港青年時裝設計師表演賽。她的創作崇信自然、有機,偏好欣賞不完美的侘寂(Wabi Sabi)美學;她建立個人品牌「瑪朱森林」,將藍染帶進生活。

草花頭

回歸草本,忠於天然。
為大家帶來嘅純正又高質量的天然個人護理用品及生活用品,包裝上也力求環保,宣揚可持續發展的健康生活,提倡人與自然的共榮。

Twilight Art Studio 微光畫室

Twilight Art Studio 微光畫室 是一間多元化藝術畫室,由兩位90後女生攜手經營,寄托了她們的夢想和追求藝術創作的熱枕。
以自由結合創作,啟發學生跳出框框,定立自己獨有的風格。
藝術像是一種治療,願「微光」能照亮你們。

Beely Daily

善用回收的牛油果皮核和洋蔥皮,染出粉紅和褐黃色日常衣飾。印度手紡織布,香港做衫。希望做出比好看好穿更好的衣服。

0.9144m - Textile Studio

0.9144m 壇長使用布作為主要創作媒介、混合不同物料及工藝,突顯布料温柔及靈巧的一面。本店亦會舉辦工作坊,目的是推廣手作文化,托展各人想像力和能力的界限,同時希望參加者在創作中與內心的自己來一場對話。

埔姜仔有限公司

「自然埔姜染」
「埔姜仔」團隊相信人與大自然有一種學習與共生的關係。我們在生產蒸餾純露時所生的埔姜水,可成為其他生產的原材料,可直接使用護理身體,更可以成為染料。這次透過埔姜染和大家分享適切科技及永續生産來思考日用品與生產的關係。

The Muk Mun (themukmun)

「沐門」成立於2019年,目標以透過手藝去打開平靜心情的門徑。
主理人熱愛天然印染工藝,一直為花藝師特製手染織物及紙品,為個人、小組及團體合作舉辦天然印染工作坊。
著迷於花葉植物世界的同時,亦不斷發掘及思考可持續發展的本地題材, 希望以傳藝去連繫熱愛此道的同好。

MorningComa (werthers.garden)

MorningComa以自家種植物作為天然染的媒介,將自然之色留於布料和紙張上。以布料和再造紙作材料,手工製作出日常小物,以此帶出大自然之妙。

工作坊

天然和紙染工作坊

日期:9月11日(六)

時間:上午11時 – 中午12時

人數:12人

地點:南豐紗廠

合作單位:薄扶林村村姑工房

價錢:$250

天然和紙染工作坊由薄扶林村村姑工房帶領,萃取在地天然物料的顏色,配合紮染技巧,在和紙上創作自己喜愛的圖案。當日採用的藍色染料,來自紗廠與生活KidsClub一同種植的木藍(灌木植物),透過台港染藝家「巨人染」製成藍泥,並建成染缸,讓大家體驗大自然顏色在和紙上的流動。

 

工作坊將附送一本記事本,參加者可用親自染製的和紙作品製作成書面封套之用。

 

「村姑工房」,於2018 年成立,是薄扶林村內一個婦女組織, 組員經常聚首一起,以天然資源及在地物料,用一雙巧手做出純樸、實用的手工藝品。美化村落,增進村民間感情,村姑會順應天時舉辦各類天然染活動 如黃薑染、蘇木染、鬼針草、微金菊及藍染等等。

天然和紙染造燈籠工作坊 

日期:911日( 

時間:下午1 530 

人數:12 

地點:南豐紗廠 

合作單位:薄扶林村村姑工房、吳江乾師傅

價錢:$550 

工作坊將分成兩部份,首先由薄扶林村村姑工房帶領製作天然和紙染,萃取在地天然物料的顏色,配合紮染的技巧,在和紙上創作自己喜愛的圖案,待用芒貼在燈籠的支架上。

當日採用的藍色染料,來自紗廠與生活KidsClub一同種植的木藍(灌木植物),透過台港染藝家「巨人染」製成藍泥,並建成染缸,讓大家體驗大自然顏色在和紙上的流動。

第二部份由吳江乾師傅帶領,參加者將學習傳統竹紮燈籠的基礎技巧,運用竹篾、紙條和漿糊,親手紮作燈籠支架。吳江乾師傅,生於薄扶林村的民間藝術家,有四十多年紮作火龍的經驗,善於運用竹、禾草、泥土與鋼線進行紮作。

最後,將會把已風乾的天然染和紙芒貼在燈籠的支架上,製成獨一無二的天然和紙染燈籠,在中秋佳節慶團圓,與親友分享傳統紮作工藝和天然染的體驗成果。

 

村姑工房

於2018 年成立,是薄扶林村內一個婦女組織, 組員經常聚首一起,以天然資源及在地物料,用一雙巧手做出純樸、實用的手工藝品。美化村落,增進村民間感情,村姑會順應天時舉辦各類天然染活動 , 如黃薑染、蘇木染、鬼針草、微金菊及藍染等等。

 

吳江乾師傅

生於薄扶林村的民間藝術家,有四十多年紮作火龍的經驗,善於運用竹、禾草、泥土與鋼線進行紮作。秉持著「創新不忘本」精神,吳江乾師傅於二O一O年成立「吳江乾竹藝工作室」,開拓更多創作空間。吳江乾作品曾遠渡東洋到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本地則曾見於2014年度香港深圳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民間學堂」賽馬會藝術保育計劃「打不死六藝展」、Clockenflap 音樂及藝術節、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理工大學、中華廚藝學院等。

迷你捕夢網工作坊 |大自然編織及藍染 

日期:10月2日( 

時間:下午2 4 

人數:12 

地點:南豐紗廠 

藝術家:UUendy Lau

價錢:$280

捕夢網 (Dreamcatcher) 象徵著守護,據說可以把好的夢境引導給睡眠者,同時將壞的惡夢過濾。傳統的捕夢網一般用柳樹枝和繩索手編而成,再配上不同裝飾物,代表著獨特的能量,亦會加入不同顏色來表達各種的情緒。工作坊會帶領參加者以大自然物料(如樹枝、樹葉等)和藍染,設計和編織出屬於自己的迷你捕夢網,結合現代工藝、設計和藝術的探索,以另一種方式與大自然互動。

 

歡迎參加者帶舊衣服(淺色較適合用於藍染)和大自然素材於工作坊使用。

活動包括藍染環節,建議穿著深色衣物。

 

工作坊主要材料: 棉布、棉繩、竹篾、落葉、枯枝、紙張

工作坊主要工具:膠水,鉗,鉸剪